|
化妝品新規|完整版安評正式實施!化妝品新規|完整版安評正式實施!隨著我國化妝品行業從草根創業時代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,“合規”如影隨行,成為行業發展繞不開的話題。 自《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》實施以來,各種配套法規密集出臺,對新品備案、功效宣稱、標簽更新等方面作出了更嚴格更細化的要求,而每一個新規的落地,都是一場淘汰賽,行業馬太效應日益凸顯。 2025年,又是一批化妝品相關規定落地的關鍵節點,譬如,令整個行業瑟瑟發抖的完整版安評,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,“簡化版安評”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。 與此同時,《化妝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辦法(征求意見稿)》等二十余部新規呼之欲出,大概率將在2025年落地執行,也就是說,化妝品企業頭上的“緊箍咒”將進一步收緊。可以預見,隨著新規縱深推進,監管不斷趨嚴,將逐漸形成“良幣驅逐劣幣”的行業格局。接下來,原料商、工廠、品牌,每一個化妝品企業都要做好準備迎接暴風雨的蕩滌與洗禮,在“陣痛”中迎來新生。 完整版安評正式實施,行業掀起新一輪汰換賽 2024年4月22日,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的《關于發布優化化妝品安全評估管理若干措施的公告(2024年第50號)》明確指出,鑒于化妝品研發需要一定周期,為了避免企業研發資源重復投入,在2025年5月1日前,化妝品注冊人、備案人申請注冊或者進行備案時仍可以提交符合《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導則(2021年版)》要求的簡化版安全評估報告。 也就是說,在2024年5月1日—2025年4月30日這一年里,完整版安評和簡化版安評雙軌并行。而自2025年5月1日起,化妝品注冊備案只能提交完整版安評報告。 過渡期延長一年,整個行業都松了一口氣,但對原料商、工廠以及品牌而言,這場大考遲早會來。而2025年5月1日,便是最后的通牒。 一直以來,完整版安評讓整個行業如履薄冰,根源就在于,我國毒理研究起點低、發展晚,導致國內大量原料缺乏毒理數據,而毒理學檢測成本高、周期長,對于不少企業而言是座難以逾越的“大山”。為助力完整版安評“軟著陸”,過去一年中檢院起草發布了11份文件:制定《毒理學關注閾值(TTC)方法在化妝品中的應用指南》等7項技術文件,以解決植物提取物等安全數據缺口較大原料的安全評估問題;發布《化妝品原料數據使用指南》《已上市產品原料使用信息》《國際權威化妝品安全評估數據》3項配套文件,以提高原料數據使用范圍。就在11月15日,中檢院又發布了《已上市產品原料使用信息(再版征求意見稿)》,進一步擴大了化妝品原料安全評估可用的信息。 可見,監管層一直朝著更貼合行業需求的方向修訂完善相關政策,以“堵住”完整版安評原料毒理數據的缺口。然而,目前完整版安評落地仍有諸多待解難題。在其他業內權威人士看來,《已上市產品原料使用信息(再版征求意見稿)》收錄的部分原料含量太低,與企業實際使用情況不符,《國際權威化妝品安全評估數據索引》也應該是一個包含安全數據的完整數據庫,“兩份文件還需進一步補充完善”。 而在化妝品完整版安評實施過程中,不少企業還存在困惑: 1.哪些原料需要做毒理檢測,具體需要做哪些項目?希望能明確以上要求,“否則企業可能盲目去做一些不一定符合要求的檢測項目”。 2.安評報告的數據能否共享,如何共享?同一個原料,A企業做過安評報告,其毒理數據其他企業是否可以直接引用?“如果可以共享,就能減少大量重復的檢測成本”。 隨著大限臨近,不少地方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完整版安評,并要求頭部企業做好帶頭作用。然而,雖然當下企業注冊備案新品熱情高漲,但都是想搶在明年五一之前申報上去,以趕上簡化版安評報告這趟末班車。 今年五一以后才進入研發環節的,按規定應提交完整版安評,目前每個省份執行標準不一樣,企業主動提交完整版安評的積極性并不高。這使得不少企業備案新品碰了壁。譬如,廣州某企業備案的一款產品,審核意見要求在2024年12月24日前完成整改:“提交完整版安評資料(視產品類型提交報告或基本結論),其中產品穩定性、包材相容性、防腐挑戰實驗評估在對應模版可先提交序時研究進展情況(試驗方法、實驗計劃、現階段測試結果)”,原因是“你單位是廣州市的頭部化妝品企業,在安評工作中應當率先執行國家的政策規定”。 “完整版安評勢在必行,不可能再有緩沖過渡期。”某業內資深法規人士直言,在行業洗牌加劇的當下,完整版安評對于企業而言,既是一次自我革新的“大考”,也是一次換羽新飛的“機遇”,與其隔岸觀望,不如主動出擊,積極完成安全評估工作,擁抱新規帶來的機遇。 |